《有盈開局:寫給想開店的你》#2

OPENING A RESTAURANT

他們是七位高中同學,高中三年總愛窩在學校附近的小吃攤,談未來、聊人生、比誰點的東西最好吃。畢業後,他們依然保持聯絡,儘管各奔東西,但每隔一段時間,就會找間新開的餐廳聚一聚。每次聚會,話題總離不開「以後我們也來開一間屬於自己的店吧!」

大學畢業後,夢想漸漸開始有了行動的影子。丁丁遠赴澳洲學習藍帶廚藝,回國後在一間米其林餐廳工作。他做得精緻,也被讚賞,但越深入高端餐飲,他越覺得壓力巨大,對開店這件事從憧憬變成了畏懼。

迪西則去東京學日本料理,他迷上了將傳統菜變得更精緻的可能。回國後,他開了精緻的「控肉飯專門店」,大家還是把控肉飯定位為平民美食,可惜曲高和寡,至親好友長期吃他店內未售出的食物,每個變得又圓又胖,到後來聽到他的電話都害怕,不到一年他默默地關店。

小波則是進了火鍋連鎖店打工,從外場做到內場,最後當上了店長。他自信滿滿地開了第一家高檔的火鍋店,他覺得是選址的問題,其實旁人看的出來是管理出了問題而倒閉,第二家開到美食街,電費跟保底租金,讓他嚇到叫不敢,不敵現實的壓力,連續兩次失敗讓他低潮了好一陣子。

拉拉單純因為愛吃燒肉,存了幾年的錢,決定一腳踏入創業,開了一家燒肉店,裝潢普通、但肉品講究,以為可以找到知音,可惜時不我予、資金調度失衡,最後也只能忍痛收掉。

他們花了心血規劃開店,開幕的前幾個月有很多的親友捧場,生意很好,蜜月期一過,生意一落千丈,就是海水退潮才知道誰沒有穿褲子,資金鏈又斷裂。四間店都沒有撐過一年,每家店至少賠幾百萬。創業時的激情,被現實狠狠的澆熄。

他們重新聚在一起,這次不是談未來,而是反思失敗。

迪西嘆了口氣:「當初我們以為只要會煮飯就能開餐廳,結果發現開店根本是另一回事。」

小波苦笑:「我們都沒有認真做過市場調查,只是憑感覺去開店,結果理所當然地失敗了。」

拉拉點點頭:「經營者不是只會做菜就好,還要懂財務、行銷、供應鏈管理,這些我們以前根本留意。」

剩下的三人還沒開始就要結束,看到其他朋友的狀況,他們都不敢開店。但他們的群組從沒靜過,每次誰煮了什麼、吃到什麼新餐廳,照片還是會被熱烈轉發。每年的年底聚會,無論開店失敗與否,他們總會圍在一張圓桌前乾杯:

「我們還是最愛吃,對吧?」 

這群曾經懷抱夢想的年輕人,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:

最後的領悟:餐飲創業沒有想像中簡單,會做菜,不等於會開餐廳。

正了解市場運作,開始進修財務與行銷。

雖然這次創業以失敗告終,但這幾位朋友的故事,或許能成為所有想踏入餐飲業創業者的一個警惕

夢想很美好,現實很骨感,創業更需要理性與準備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返回頂端